今年以来,常德市医疗保障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围绕“民”字做文章,建设“为民、利民、便民”医保,通过打造“常医保 德服务”党建品牌,持续优化服务,巩固民生保障,不断提高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一是察民情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局党组班子成员带头,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内涵,着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,把党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。全系统党员干部围绕“走基层、找问题、想办法、促发展”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。坚持问题导向,紧盯群众最关心的医疗保障领域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和基层工作人员、参保群众就医保业务经办、医保待遇享受等方面问题进行现场座谈、交流,寻医问诊,对症下药。通过群众提、自己找、组织点等方式发现45个问题,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措施,目前有效解决15个问题,其余问题在持续跟进解决中。
二是纾民困,兜牢民生底线。全面落实资助参保政策,通过建立信息比对机制,开展重点对象排查,建立精准工作台账,全力确保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;严格落实基本医保“保基本”、大病保险“保大病”、医疗救助“托底线”三重制度综合保障。建立完善高额费用检测机制,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,守牢了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底线。同时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,加强医疗救治资金管理,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职工医保医疗救助制度,将医疗救助对象由农村扩大到城市,由居民拓展至职工。截至6月底,我市住院医疗救助4.97万人次,救助资金支出5479.28万元;门诊医疗救助1.5万人次,救助资金支出322.15万元,救助对象逐步覆盖到全体参保人,进一步兜牢了民生底线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517.80万人,常住人口参保率99.33%。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待遇550.01万人次,大病保险享受待遇1.89万人次,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资助23.15万人,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。
三是暖民心,持续优化经办服务。目前全市70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开通普通门诊费用跨省、省内直接结算,区县市覆盖率100%;全市符合开通条件的44家医疗机构全部开通43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省内异地直接结算。截至7月底,全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跨省结算2.5万余人次,结算门诊医疗费690万元,报销235万元。各区县市均建立了“帮代办”工作机制,将与参保人紧密相关的参保登记、信息查询及变更、异地备案等高频业务下沉至基层网点,实现全市所有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医保经办服务网点全覆盖。此外,各行政村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(便民服务站)还开设了“特殊窗口”,为留守老人、儿童、残疾人等开通业务办理绿色通道,并配备专人主动服务。解决了群众“备案”复杂、“跑腿”多、“报销”难、“垫支”压力大等问题。
四是便民通,实现“互联网+医保”零距离。近年来,常德市率先在全省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,大力推广医保公共服务平台、医保电子凭证、“湘医保”和移动支付等“互联网+医保”的应用,提升医保业务异地通办的系统支撑能力,加快实施政府公共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便民工程。截至目前,全市医保电子凭证全渠道累计激活约317.02万人,激活率为62.13%,医保电子凭结算率为48.90%。参保人只需要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就诊、挂号、取药、缴费支付等就医全流程应用,在医院无法买到的药品,还可以通过电子处方流转在定点药店购买,极大方便了群众,优化了就医购药的体验。
五是惠民生,守护老百姓“救命钱”。聚焦重点领域、重点对象、重点药品耗材和重点资金,采取自查自纠、飞行检查、智能监管、奖励举报、曝光典型等多种形式,推进医保日常监管全覆盖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,健全经办机构内控内审机制,织密医保基金监管网,形成高压震慑,严厉打击欺诈骗保,确保医保基金每一分钱都用到老百姓身上。截至6月底,全市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078家,查处违规医药机构432家,处理处罚共计677.95万元,其中行政处罚218.66万元;约谈116家,解除医保协议1家。此外,依托智能监管子系统通过智能监控拒付基金25.73万元、追回基金4.49万元。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常德市医保局坚持党建引领,围绕“民”字做文章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,以“常医保 德服务”用心守好“看病钱”,用情服务暖民心,把政策的红利和转化成为群众服务的动力。
责编:admin
来源:常德市直机关工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