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复杂交织的灾害链条中,气象因子往往处于最前端,扮演着“导火索”角色,自然灾害的防、抗、救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。益阳受气候、地形等因素影响,历年降水充沛,西南部暴雨山洪及地质灾害频繁,北部湖区多渍涝,特别是若遇长江洪水倒灌,极易形成南北顶托之势,洪涝灾害更为严重,是全省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任务最突出的地区之一。
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益阳市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牢牢把握习总书记对气象工作“关系生命安全、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”的战略定位,以“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”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重点,以优异的服务向党和人民交出气象答卷。
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、强度明显增强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,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特殊战略意义,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,也是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。益阳市气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立足防大汛、抗大旱、抢大险,恪尽职守、守正创新,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报预警,为各级党委、政府防汛救灾和人民群众避险避灾提供有力支撑。
2022年天气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“极端”。6月2-5日,超强端午水突袭益阳,桃江县三堂街、沾溪日降雨量超过300毫米,全市暴雨79站次,大暴雨19站次,特大暴雨3站次,且95%以上的暴雨发生在晚上到凌晨,对灾害防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面对极端天气,气象部门提早研判、准确预报,全方位联动服务守护生命安全。全力开展“提前3天过程预报、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、3小时预警、1小时叫应”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成效显著。积极加强与自然资源、应急管理部门、水利、水文等部门的会商研判,强化山洪、地质灾害防治;加大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终端“天气盒子”在党政领导、重要部门和重点乡镇(街道)的推广应用力度;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7期62县次19577人次,面向全市防汛责任人发布乡镇强降雨预警警报129期159773人次,精准靶向发布地质灾害风险临近预警112期62812人次。精准的气象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、果断调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,气象预警助力12594人提前转移,益阳市实现未溃一堤一垸、未因灾伤亡一人目标,创造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“鲊埠经验”,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认可,被中国气象报头版头条宣传报道。
7月8日以来,益阳市遭受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,平均降水量51.6毫米,较常年同期(306.5毫米)偏少83.2%,益阳市大部分地方气象干旱已发展为特旱等级。益阳市气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抗旱工作部署,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和人工增雨工作。7月8日至9月14日益阳市气象部门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火箭作业51轮次,同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5架次,累计影响面积约8550平方公里,发射增雨火箭弹201枚。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明显效果,益阳市累计降雨量25毫米以上站点134个,50毫米以上站点82个,100毫米以上站点17个,累计增加降雨量约3064万吨。
这是防汛抗旱战场上的一个个小小的缩影,也是气象部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生动写照。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根植人心,气象工作者力争把防灾减灾的楔子嵌入生活的每个角落,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信念愈坚。
责编:admin
来源:益阳市气象局